卫方定醒来的时候,营帐里面空无一人,帐外一片慌乱。他忍着身上传来的剧痛感,走出帐外,拦住一个士兵,问道:“发生什么事了?沈副将呢?”
士兵灰头土脸的抱拳:“回将军,营帐后方突然出现了许多敌寇,沈副将在退敌。”
忽然有哨兵来报:“将军,城外有敌军来袭!”
前有狼后有虎,卫方定现在来不及心痛,赶紧换了战甲,拎起长枪守城。
卫方定看着墙下准备进攻的敌寇,问身边的将领:“沈副将那边战况如何?”
将领:“敌军数量太多,沈副将恐怕挡不住太长时间。”
卫方定预算着距离,抬手下令放箭,箭雨暂时阻止了敌寇前进的脚步。
将领:“将军,我们得速战速决。”
卫方定再次抬手,示意投火石。冬日天干物燥,涂满了石油的火石火光四溅,楼下的契丹人一片嘶吼。
当他准备再次发起攻击时,目光凝聚在敌寇中心的位置,只见那人再次扬起了卫温的人头。
卫方定手僵在空中,周围的士兵都等着他发号施令。他知道这把火可以退敌,但同时也会让他的父亲尸骨无存。
眼看着敌军越来越近,似乎断定他不会下手。卫方定瞪大眼睛,用力挥下手,声泪俱下,“攻!”
他用尽力气怒吼,试图让呼啸而过的烈风裹着怒火席卷一切。
契丹敌军伤亡惨重,最后只能退兵。卫方定:“你带人去后方支援沈将军。”
一旁的领将:“是。”
卫方定下令开了城门,独自骑马出了城,他脚下是一片焦尸,空气中混着一股难闻的气息。卫方定狠狠的抹了一把眼泪,徒手翻过尸体,然后撕下衣袍,将尸体下那颗没有烧尽的头颅包裹起来,抱在怀里。
他抱着一代枭雄的尊严,走向城门,脚步比以往每一次都要沉重、孤寂。
城中的士兵们纷纷低头抱拳,为老将送行。
刚刚去支援后方的将领跑了过来,看到卫方定,肃然行礼,“将军,广定王的援军到了,后方敌军也已经退了。”
卫方定:“你代我王爷迎接吧。”
将领:“末将领命。”
卫方定选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,将卫温埋好,还给南郡战死的威远军立了一个碑。
他突然觉得眼睛很酸,不得不仰着头看着灰蒙蒙的天。他从小就跟着卫温征战沙场,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年没哭过了。
上战场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生离死别是迟早的事。也许今天谈笑风生的人,明天之后就再也见不到了,战士们都习以为常了,
沈眠走过来,“将军,末将觉得此事有蹊跷。”
卫方定没说话,沈眠接着道:“其一,南郡粮草短缺,魏怀义没有直接送粮草去南郡,而是选远道来了北郡。其二,老将军守城多日,却在广定王抵达函岭关之后,城门失守。威远军全军覆没,只有广定王退了出来。此中有诸多疑虑。”
卫方定目光凶狠的看向远处,“你是说有人和敌寇里应外合。”
沈眠:“这些都是末将的猜想,还需查探。”
卫方定回头看着他:“派人盯着他们。”
沈眠:“是。”
晚上,赵旭在军营巡视了一遍,回帐的时候碰见了卫方定。
赵旭摆出一副惋惜的模样,“卫小将军节哀。”
卫方定人都消瘦了一圈:“多谢王爷及时赶到。只是嘉都来信说王爷率万军支援,为何眼下不足五千人。”
赵旭一副懊恼的表情,道:“将军有所不知,天寒地冻,大军脚程太慢,本王怕函岭关失守,才率领七千人马火速赶往。没想到还是......”
卫方定看着他假惺惺的模样,“函岭关失守不知南郡百姓如何了。”
赵旭:“将军不必担心,本王的人马已经到了南郡,守在城内。”
卫方定:“多谢王爷,嘉都援军不日就可抵达,届时本将军一定会向陛下禀明王爷的用心。”
赵旭听到用心两个字,眼里闪过阴鸷。
回到营帐,赵旭轻声问亲信:“李将军那边都准备好了吗?”
亲信回道:“都准备好了,王爷今夜就要开始行动吗?”
赵旭:“事不宜迟,卫方定不信我,多一日本王都不想留。”
半夜时分,忽然有人大喊失火,粮仓火光冲天。
卫方定:“快救火。”